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中興新村小旅行 2013/12/23



               中興新村小旅行      2013/12/23  
   

1. 騎過兩旁滿是菩提樹的中正路,前往中興新村小旅行報到處。


2. 報到集合處-中正路648號光明郵局就在右前方不遠處(紅色圈圈 處)

 

 

3. 中正路旁 報到的伙伴已在等候 小旅行即將展開(紅色圈圈處)


4.小旅行的起站 光明郵局 大家出發囉


5. 就先在這個囊底路做個有關中興新村過去與未來的說明吧


6. 在歷史的因緣際會裡中興新村誕生了 一份民國44429日的報紙是最好的見證


7.光明里鳥瞰圖

8.光明一路與中正路口 它是中興新村僅有的三個十字路口之一

9.府西路12棟宿舍群採光通風佳

10.樓上二戶共用一樓梯進出

而樓下兩戶人家的出入口則在後方


11. 光明市場

 

 

12. 光明市場後方的燒餅店與麵攤 頗具鄉村風味的小吃店

13. 通往光榮東路周邊設施的標示牌


14. 中興巨蛋體育館

15. 光明里五百戶金城社區附近的綠地 因為僅蓋了300戶 所見的綠地正是沒蓋成房子所留下的空間


16. 光榮東路二街的阿勃勒林道


17. 囊底路是參照西方國家街道的設計理念而來
 
18. 囊底路--為迴車方便而設的幽靜圓環




19. 環山路二樓宿舍優雅的排雨水管(圖右側其出水口微彎而縮小口徑)

20. 中興第一樹--茄苳 樹齡約350(其旁的宿舍群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單身宿舍群)


21. 中興第一樹--茄苳老樹檔案


22.光華三路民國46年甲種平房官舍(大門與右窗的間距較圖23者寬,表示其內部房間的格局較後者為大)

23. 乙種平房(大門與右窗間距較甲種平房為小,故房間較甲種平房小,職位稍低者入住)

24. 府西路的二樓宿舍


25. 建築詩人王大閎的作品之一 (光華四路的三樓宿舍,照片正中央的紅磚結構,是當年所設計做為由上而下丟擲垃圾的通道,各樓層分別丟擲後由清潔員收集清運,它是許多細膩而便利的生活設計項目之一。)


這一梯次的中興新村小旅行是今年的最後一梯,天氣雖然冷,但這一行二十人熱情參與。當年一份民國46年的徵信新聞報,載明了政府中部辦公處將在中興新村設立,這正是中興新村的緣起。而此地原名:中興村,之後多加一‘新’字而成了中興新村。我們經由認識一個地方,才有可能喜歡它,也因為更進一步的了解它,進而產生愛護它的情懷。

當年設計之初,為了使工作場域與個人的私人生活圈有所區隔,並且使居住環境的品質更優質,所以設計了這樣形態的宿舍。這裡的人車分道,超大街道坡度的設計,造就了無數的丁字路與彎字路。所以此處的街道並非呈現放射狀,而是依照地形順勢繞來繞去建造的。譬如光榮里的宿舍是依傍著第三市場與光榮國小而建。所以人們一旦進入中興新村,就會因為它超大的街坡,而減緩了車速,或放慢了腳步,整個人自然而然的就輕鬆了起來。更遑論是此地的居民,住在這裡是多麼恬靜而閒適啊!

夏鑄九:「中興新村是所規畫的都市計畫中唯一成功的案例,它是在民國46年完成的。」

中興新村有一個泳池,兩個郵局,三所小學,以及三處的十字路口,光明路與中正路口、衛生處門口以及長春公園附近。

中正路的菩提樹分出了中興新村的村內與村外。沒了菩提樹的地方,就正是中興新村與村外的界線。同時也可以從樹種便知道自己所處的區段,是中正路(菩提樹)抑或是光榮東路二街(阿勃勒)。

光明里土地範圍固定,而因人口不斷的成長,所以二層樓的宿舍多。相對的光榮里與光華里則以平房居多。至於光明里的宿舍造型簡單平凡,是規畫最完整,也最具有整體感的一區。而且光明里的芒果樹也最多,美麗的芒果樹林道是里中的一大特色。 

此地汙水處理的接管率100%,而台北則僅有70%,由此可見中興新村早期汙水處理其規畫的完整性,令人深深折服。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我的生日感言


              我的生日感言      2013/12/15 周日完稿          

    搬家時,在眾多的回收物件中,如今仍時時縈繞我胸懷的有,酸枝古董長椅、古老的花台架、鑲有深海貝的屏風,紅絲絨洋裝、以及繪有紅紅梅花的泡茶壺。

    凡此種種,不經意中再再回我思緒中。並不是放不下,是想念,是思念切切。放了它們,讓它們迎向了新主人!但願會受更好的眷顧!

    十分感念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豐足的,家人所經歷所遊歷的都比他人的還要驚艷。是一種對生命的滿足!因為愛人與被愛交相的在與家人親朋的互動中一再呈現。那是力量、是希望與美、更是善!

    今生足矣,另一堅持是更加厚待家人,並且再多分時間給他人!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我與鳥園和車籠埔志工的交流 2013/12/13


                               我與鳥園和車籠埔志工的交流                     

    車籠埔斷層園區加上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的志工,一行共29人。前者有7人,後者22人。在十月三十號一同到科博館參觀與交流,我的全館解說進行了約九十分鐘。

    簡介了科博館三個廳,生命科學廳、地球環境廳與人類文化廳。而在建館的理念上則是強調自然與人的關係。科博館的功能包括了蒐藏、研究與展示等。而四個學門則包括有動物、 植物、人類與地質。

    我們是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人們,大家為相同的目標,做志工為觀眾付出。我們在科博館會聚一堂互相交流,真是難得的機會!

    竹山斷層有珍貴的斷層的保留,有相關論文的出刊,如今已成了新的參觀景點,也是休閒的好去處。

    鳳凰谷鳥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一年,八十年改隸文教機構。它不只是遊憩、休閒的公園,也兼具了鳥類保育、自然生態教育、與學術研究及教學展示等多元的功能。已出版的圖書有《鳥類圖鑑》、 《植物解說手冊》等,在綠野園區中鳥語花香,志工為來園者娓娓道來花木的故事,花語的緣由以及花的種種性質。讓參觀者愉快的融入在風光明媚的大自然中!

    這當中我們也談到志工與義工的不同,有這種說法:義務工作者自謙的以為‘義工和志工意義不同’,因為我們是志願來工作,而並不自認為是在行義。這可做為志工的標竿,因為事實上能夠付出就已是最大的快樂與收穫。

    談到生老病死的過程,和夥伴分享了在醫院看到一對夫妻的筆談,太太推著坐在輪椅上生病的先生,來到診間門口,她遞筆給已經氣切的老公,讓他在小白板上寫下看診時要告訴醫生的話。先生勉為其難的寫下歪歪斜斜的‘腳痛  心痛’,太太狐疑又無奈的問:「心痛!?」先生再用力的寫下「妳沒教他們〈指的是在旁陪伴的兒女〉了解我的心痛!」 太太看了這句話,不捨與無奈全寫在她的臉上。尤其是那一臉的無力感讓我印象尤其深刻!的確生命是無常,而人命在呼吸間。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靜觀每一生命種種歷程的展現,看看他人,也想想自己。我們不必只是期盼未來,並且老是追悔過去,更應該好好珍惜當下才是!

    我的志工生活是快樂的,希望有機會到訪鳥園與竹山!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彷彿一陣風


                                                        彷彿一陣風                

    周日的一個清晨,與親人愉悅的散步在空氣清靈的文心森林公園中。

    正準備回家時,只見右前方一個箭步距離遠,一起等候過紅綠燈的一位94歲的老者,左手抱握著幾捲充滿古意的故宮畫軸。他也要過到對街,停一停腳步,他輕聲的問:「買畫嗎?」

    我們就停在街角,那是一個行人稀少的週末清晨,三人緩緩交談並輕輕攤開深具古意的畫軸,就像是走入一個古老的遠古!

選了一幅畫,高山深豁加上小船人家,題上一帆風順!正符合我們近日的遷居。

    長者面容清瞿,兩眼炯炯有神,侃侃而談中流露著愛國的情操!

我們的對話是這樣開頭的,「是熟悉的鄉音,妳是南京人嗎?長得好可愛!」回頭再問我身邊的外子:「是在哪裡找的?」娶到這種太太,好耶!一付羨煞人也般的表情漾在他慈藹的臉龐上!

    邊走邊談,我們三人的話題由抗戰打日寇,談到老總統對日本的以德報怨。一直說到現今社會的亂象與代溝。

    他迷濛的眼神望向遠方,口中述說著正義的言詞,滿腔的愛國情懷,最是令人悸動的是陳述著難忘的回故鄉路!說到年老的無奈,歲月的無情流逝。是難得的交談,臨別長者脫帽的深深鞠躬。惜緣的說巧遇你們兩夫婦,而且聽我說這些,真是太高興了。這樣的交會彷彿一陣風!

    我們帶回了一幅鄭板橋的畫,古意盎然!仰望著它,彷彿又聽到長者說這交會好似一陣風!

    這人生不也就如一陣清風徐徐吹拂而過嗎!